BBC Chinese

BBC Chinese - BBC News , 中文 - 主頁

台積電巨額投資卻換來美國高關稅 台灣能否早上談判桌考驗「友誼」和籌碼 7 Apr 2025, 12:12 am

分析指出,台灣政府的目標應該至少把關稅與日本(24%)、韓國 (26%)看齊,否則台灣的競爭優勢會在兩國的競爭之下完全落後。

特朗普被拍到閱讀中國報導 10%關稅生效之際號召美國「絕不妥協」 6 Apr 2025, 8:23 am

特朗普被拍到手持一份週六的《紐約郵報》,似乎正在閱讀跨頁標題文章:「中國:是嗎?嘗試這些關稅」。

特朗普被拍到閱讀中國報導 10%關稅生效之際號召美國「絕不妥協」 6 Apr 2025, 8:23 am

特朗普被拍到手持一份週六的《紐約郵報》,似乎正在閱讀跨頁標題文章:「中國:是嗎?嘗試這些關稅」。

分析:特朗普關稅背離美國經濟繁榮的原有基石,後果可能很混亂 6 Apr 2025, 6:14 am

當今美國政府認為全球化失敗,因為當初的想法是「富裕國家將進一步提升價值鏈,貧窮國家則製造更簡單的東西」。但結果並非如此,尤其是在中國這個案例中。因此,美國正決意遠離這種全球化模式。

中美貿易戰互相掐脖子,目前沒有一方退縮 6 Apr 2025, 3:03 am

北京公佈反制措施的時機以及習近平植樹的安排,可以觀察中國對於特朗普關稅戰的態度。

中美貿易戰互相掐脖子,目前沒有一方退縮 6 Apr 2025, 3:03 am

北京公佈反制措施的時機以及習近平植樹的安排,可以觀察中國對於特朗普關稅戰的態度。

「對等關稅」引發美股暴跌 摩根大通:全球衰退機率升至60% 4 Apr 2025, 10:15 am

美國總統特朗普(川普)宣佈大規模加徵關稅後,引發市場對全面貿易戰及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美股三大指數於週四(4月3日)大幅下挫,錄得數年來最大單日跌幅。

特朗普對亞洲多國徵收高關稅,是否建起對華「正面防線」? 4 Apr 2025, 10:15 am

「上屆特朗普政府施加關稅後,中資企業曾迅速調整策略,把供應鏈轉移(至東南亞國家)。但這道門現已被狠狠關上,」

特朗普對亞洲多國徵收高關稅,是否建起對華「正面防線」? 4 Apr 2025, 10:15 am

「上屆特朗普政府施加關稅後,中資企業曾迅速調整策略,把供應鏈轉移(至東南亞國家)。但這道門現已被狠狠關上,」

特朗普關稅引發美股2020年以來最大跌幅,中國歐盟誓言反擊 4 Apr 2025, 9:37 am

耐克(Nike)、蘋果(Apple)及達吉特(Target)是遭受打擊最嚴重的大型消費品牌,股價下跌均超過9%。

「實際上誰能不加班?」 中國風口行業反內卷的口號與現實 4 Apr 2025, 12:24 am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防止「內捲式」惡性競爭。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也在今年的人大會議開幕當天強調「主動破除『內卷式』競爭」。在一些高速增長的風口行業,僱員感受到的加班壓力似乎有增無減。

地震中曼谷唯一坍塌高樓:審計署辦公樓質量遭質疑,中資企業被要求配合調查 3 Apr 2025, 11:29 am

泰國總理佩通坦已指示政府部門對中鐵十局中標的所有建設項目進行調查。內政部長下令成立調查委員會並在七天內向他報告調查結果。

美國「解放日」:特朗普公布歷史性的新關稅計劃,對中國商品總關稅高達54% 3 Apr 2025, 11:14 am

當地時間4月2日,美國宣布對全球多國實施新的關稅政策,包括對貿易夥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並會對某些貿易夥伴徵收更高關稅,此舉引發全球範圍內的強烈反響和民眾關注。

特朗普關稅「核彈」襲擊中港台 冀「必要之惡」使美國工業重生 3 Apr 2025, 8:52 am

分析人士稱,「這一稅率上一次出現是在1910年左右」,如果長期維持,「許多國家可能最終陷入衰退」。

特朗普關稅「核彈」襲擊中港台 冀「必要之惡」使美國工業重生 3 Apr 2025, 8:52 am

分析人士稱,「這一稅率上一次出現是在1910年左右」,如果長期維持,「許多國家可能最終陷入衰退」。

走進緬甸震央曼德勒:瀰漫腐屍味的絕望之城 3 Apr 2025, 8:04 am

在緬甸軍政府的限制之下,BBC記者只能通過暗訪形式前往受災最嚴重的曼德勒市,記錄強震留下的可怕創傷。記者尤吉塔·利瑪耶(Yogita Limaye)報導說,這座曾經的皇家首都遭到了巨大破壞,街頭瀰漫著腐屍味,而面對巨大災難的人們卻得不到幫助。

特朗普摁下關稅戰核按鈕 所有進口商品加稅10%,中國等「違規嚴重國」稅率更高 3 Apr 2025, 7:18 am

這一全面關稅政策被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國際貿易秩序的最大變動,預計在全球範圍內引發經濟震盪。特朗普說美國過去50多年來一直被「遠近各國的朋友和敵人掠奪、劫掠、強暴和掏空」。

特朗普摁下關稅戰核按鈕 所有進口商品加稅10%,中國等「違規嚴重國」稅率更高 3 Apr 2025, 7:18 am

這一全面關稅政策被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國際貿易秩序的最大變動,預計在全球範圍內引發經濟震盪。特朗普說美國過去50多年來一直被「遠近各國的朋友和敵人掠奪、劫掠、強暴和掏空」。

倫敦中國博士生下藥強姦案:再有23名女性出面指控鄒振豪 3 Apr 2025, 2:08 am

倫敦警方表示,他們相信本案的潛在受害人數遠超他們所已知的。

身陷百萬騙局:新「港漂」、大陸學生為何成為詐騙目標? 2 Apr 2025, 11:50 am

儘管當局進行了大量防騙宣傳,但新來到香港的中國大陸學生和初來乍到的移民仍頻頻墮入「公檢法」或金融投資等騙局,相關新聞屢見報端,他們的損失往往高達數百萬港元。

中國籍留英學生強姦案:再有23女子指控鄒振豪下藥侵犯 2 Apr 2025, 11:47 am

再有23名女子舉報中國博士生鄒振豪。3月5日,倫敦一家法院裁定他有罪,指控他在英國和中國對至少10名女性下藥並實施強姦。英國倫敦都會警察表示,另有23名女子舉報這名連環強姦犯,並指出「受害人規模比已知的更龐大」。

小米SU7致命車禍致3死 雷軍微博發聲後大量跟貼護「雷」貶死者家屬 2 Apr 2025, 8:19 am

雷軍回應的推文下有大量對其贊譽的留言,甚至一些指責遇難者及家屬的觀點。

普京開展2011年來最大規模徵兵 和談之下徵兵數仍超去年同期 2 Apr 2025, 5:16 am

俄羅斯同意停止攻擊烏克蘭能源設施。但俄羅斯官員告知普京,烏克蘭無人機進行攻擊,且沒有明顯的停火跡象。

澳洲六所大學關閉孔子學院 2 Apr 2025, 4:03 am

由於擔憂北京可能利用孔子學院進行宣傳和監視中國留學生,澳洲政府近年來加強了對這些教育中心的審查力度。

長江和記港口交易再添變數 中國政府輿論戰後直接下場 2 Apr 2025, 1:40 am

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稱,「我們注意到此交易,將依法進行審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電動飛機能很快實現載人翱翔和商業運作嗎? 2 Apr 2025, 12:24 am

一些機型可以使用三相插頭在一晚上時間裡充滿電,和電動汽車相似。電動飛機未來需要擴大充電設施規模。

台灣白領女性酒癮者增加:酒精如何從「戰友」變成敵人? 1 Apr 2025, 5:11 pm

台灣最新統計顯示,接受酒癮相關治療的女性更來到新高,首次超過萬人。BBC中文訪談三名台灣白領女性酒癮患者,分享酒精在她們職場、家庭與生活的影響。

讓歷史留在過去,德國開始為擴軍備戰做準備 1 Apr 2025, 6:54 am

來自俄羅斯的侵略威脅和美國的孤立主義迫使一度猶豫不決的德國在國防方面投入巨額資金。

特朗普能否尋求第三個美國總統任期? 1 Apr 2025, 4:14 am

特朗普表示「很多人都希望我這樣做」,而支持者聲稱兩屆任期的限制存在憲法漏洞。

維生素D:為何我們應該適當曬太陽 1 Apr 2025, 12:19 am

我們的身體需要陽光,尤其是在北半球。陽光可以改善心情,降低血壓,強化骨質和肌肉,甚至有利於免疫系統。

緬甸地震:導致地震致命的七個因素 31 Mar 2025, 7:02 am

當我們談論地震的強度時,我們會提出一個數字。但震級並不是決定地震災難程度的唯一因素。

特朗普稱對普京的停火談判感到「非常憤怒」 31 Mar 2025, 4:42 am

這是特朗普首次對俄羅斯發出嚴重威脅,並表示若在烏克蘭停火談判中拖延,將承擔相應後果。特朗普還表示,儘管美國憲法禁止,但他不排除尋求第三次擔任總統。

台灣「武統」陸配風波:三名網紅被取消居留,賴清德選擇的時機與北京的反制 31 Mar 2025, 12:22 am

台灣政府指控數名陸配在社交媒體上宣揚台海戰爭等武統言論違反法令,取消了她們的居留簽證,在台灣引發激烈的熱議。當事人抨擊賴清德政府迫害,自己的人權遭受侵犯。但也有人認為這些陸配散播武統論,不應保障這些言論。

緬甸地震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曼谷的一座30層摩天大樓會倒塌? 30 Mar 2025, 6:08 am

緬甸週五的大地震已造成1600多人死亡,並使許多建築物倒塌。這次地震發生的原因是什麼?BBC分析了它如何能夠在如此遙遠的地方產生如此大的影響。

還原雙面郭華萍:被控販賣人口的中國間諜和受喜愛的菲律賓鎮長 28 Mar 2025, 4:29 am

很多選民認為郭華萍幫助了自己,也兌現了競選承諾。但他們可能對郭從事的另外一份職業不甚了解。

什麼是「轉世」?下一世達賴喇嘛將如何產生? 24 Mar 2025, 12:24 am

達賴喇嘛在新書中表示,他的下一世將會轉世於西藏以外的地區。兩位專家說明了這一藏傳佛教的重要概念是如何運作的,以及下一位轉世者將如何被選定。

給千萬中國外賣騎手上社保,為什麼這麼難? 23 Mar 2025, 2:57 am

近年來,中國騎手勞動性質和勞動保障問題是社會熱議的焦點。年初,京東和美團兩家外賣巨頭企業提出將給騎手提供社會保險,剛結束的中國「兩會」上,零工經濟納入社保的提議也引起社會熱議。為什麼在中國給騎手上社保這麼難?為什麼中國在此關頭再提擴大社保覆蓋面?

DeepSeek看中醫:當「AI醫生」無法「望聞切」,開的藥方有哪些隱憂? 17 Mar 2025, 5:56 am

註冊中醫師強調,中醫辯證需要「望聞問切」,聊天機械人極其量只能作一個輔助的作用。

Page processed in 0.859 seconds.

Loading Offers..
Home Privacy Policy

The early days of the internet and blogging saw a vibrant ecosystem of voices and perspectives emerge. From tech-focused hubs like Ajaxian and OS News, covering the latest in web development and operating systems, to news aggregators like Digg, reddit, and Technorati shaping trends, the online landscape buzzed with activity. Influential bloggers like Brent Simmons and Phil Ringnalda shared insightful commentary, while resources like Harvard Law and the Japanese Language website offered valuable information. Media outlets like BBC News, CNN, and Yahoo! News transitioned to the digital sphere, competing for attention alongside user-generated content platforms like Flickr. Sites like Ask a Ninja found viral success through humor, while XKCD offered a unique blend of science and wit, demonstrating the diverse range of content finding an audience online. This period forged a foundation for the modern internet, highlighting the power of distributed voices and the evolv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al media and the burgeoning online world.